您的位置: 首页 > 老体动态

“台语电影”大事纪


  6/23,来自福建的都马剧团所拍摄的第一部16㎜厦语片《六才子西厢记》(邵罗辉执导),在台北大观戏院公映。因票房不佳上映三天即下片。

  9月底,第一部35㎜台语片《薛平贵与王宝钏》(何基明执导)杀青。由麦寮拱乐社女子歌仔戏团(团主陈澄三)演出。

  1/4,首部35㎜台语片《薛平贵与王宝钏》在台北中央戏院放映,大获成功,引发台语片风潮。本年台语片共出品21部。多以民俗(《廖添丁》、《疯女十八年》、《望春风》)为题材。吸收歌仔戏、新剧、话剧人材。台语片成本较低,观众以中年人、中下阶层为主,郊区大于都市。

  台语片进入黄金时代,本年生产38部作品。其中一片公司甚多,也产生台湾第一位女导演陈文敏。台语片工人员多由戏剧界转行,亦有影评人(江榴照)转业。

  日本派员与台语片合作《红尘三女郎》,导演岩泽康德、田中哲及摄影宫西四郎。

  11/1,首届“台语片影展”位于“国立”艺术馆举行,张英以《小情人逃亡》获最佳导演奖。

  1-2月,“台语片影展”得奖作品《万华白骨事件》、《三美争郎》、《小情人逃亡》陆续上映。

  6/1,台北市双连戏院、华宫戏院、大观戏院、大光明戏院、永乐戏院等首创台语片(《白蛇传》)联映记录。

  此时台语片戏曲主流走下坡,取而代之是侦探恐怖片(《基隆七号房惨案》、《金山奇案》等),乞丐艺旦的电影素材也流行。另外还有悲剧通俗剧,都是台语片重要支派。

  3/16,由美都歌仔戏团演出的台语片《英台拜墓》上映卖座,再度带动古装片得拍摄。

  本年度产量明显缩减,部分专映台语片的影院,开始改映二轮日片,市场转向地方乡镇,戏曲古装片继续摄制。

  6/20,歌星洪一峰主演的电影《旧情绵绵》上映,大受欢迎,开启歌唱片风潮。

  十月,台视开播,台湾开始有电视台。台语片在电视与国语片品质的双重压力下显得吃力。由片名判断,常有煽动、粗鄙、漫画倾向,诸如《憨查某哭倒乌龟洞》、《无你我会死》、《白猴召亲》、《杨令婆脱壳》、《白贼七》、《乞食婆哭倒死城》、《银面小天狗》、《挖眼珠报恩情》、《孙悟空出世》等,许多已走向神怪耸奇路线,总数量虽不见减少,但票房备受威胁。

  5/11,原为描写廖添丁故事的影片,因廖添丁内容禁演,而改名《游侠胡剑明》。

  10/28,玉峰再出发的影片《五月十三伤心夜》(林抟秋执导)上映,由信东药厂投资。

  6/22,《台湾日报》主办的五十四年度“国产”台语影片展览会,颁奖典礼于中华体育馆举办。票选台语片十大,高仁河荣获十大导演第一名,陈扬以《做鬼也风流》获十大男星第一名,白兰以《自君别后》获十大女星第一名。

  1/9,《艳谍三盲女》上映,开创“盲女”系列电影,随后《女盲剑客》、《盲女司令》、《盲女集中营》、《盲女大逃亡》纷纷出笼。

  3/26,以年轻男女演员肉体为卖点、改编自西片《大洪荒》的肉体派台语片《人之初》上映。

  《鬼新娘》杀青后未见上映日期,台语片在本年度后半期全部停拍,粤语片进口亦寥寥无几。

  2/13,台湾省制片协会发布1972年度电影产量,彩色台语片1部,黑白台语片56部。

  1/1,杨丽花主演的《陈三五娘》上映,叫好不叫座,台语片摄制工作至此划下句点。

  11/09开始至隔年3/30,“国家电影资料馆”举办全台湾“戏梦五十”台语电影巡回展。

  6/16-7/01,“国家电影资料馆”回到“台语片的好莱坞”北投,举办台语电影文物展。